全国最魔幻景区,看不清也看不懂
《黑神话:悟空》现已发售接近两个月,在销量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根据国外数据网站显示,目前《黑神话:悟空》在Steam平台的销量已经达到了2100万份,总收入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。
无论去国内哪个地方旅游,只要是溶洞景区,都好像 粘贴。
翻看旅游攻略的时候,五彩斑斓的洞 片,别说想要感受自然的鬼斧神工,实在都称不上视觉友好。
无论是鼎鼎大名的5A级景区,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小型,不仅拥有着极其相似的外形,还会默契十足地纷纷打上了五颜六色的灯光,颜色一个比一个艳俗和超饱和,仿佛是同一个流水线上出产的标准化产品。
五颜六色的溶洞景区。(图/unsplash)
除了自然形成的钟乳石样子不太一样,其他景致几乎就是“千洞一面”。国内被“糟蹋”得最严重的自然景区,相信溶洞说第二,没人会去争 。
溶洞景区, 千篇一律的艳俗模样
游览溶洞景区,从惊艳到惊吓,大概只需要一次。
走进任何一个溶洞,都仿佛有一种走进了二十世纪 十年代歌舞厅的错觉。只要是能被看得见的颜色,都可以往洞里塞——红灯的红,就如同1000盏路灯在交通岗闪烁的亮度;紫光的紫,就好像1000台验钞机在同时工作的色调。
为了凸显溶洞的“非同凡响”,一些景区“贴心”配有烟雾效果,装扮成龙宫、月宫,或是随便什么神话故事中不知所谓的宫,有的还会cos乱七八糟的妖怪洞穴。
恍惚之间,还以为误入了《西游记》分散在全国的片场。
(图/《西游记》)
在这样的溶洞里面游览,就如同看着一部片头经过精心设计,实际内容却空洞无物的网剧。尽管在 眼望上去的时候,会有强烈的视觉 感,但多待一会,就再也提不起任何观看的欲望。
游客进入溶洞里面,面对着一群“浓妆艳抹”的,完全就不知道自己到底来看的是个啥。
景观的命名更是千篇一律。“鱼跃龙门”“猴子偷桃”“龙宫琼楼”“擎天一柱”等等类似的名字,一抓就是一大把。讲解员的解说词,大部分还停留在“这里像孙悟空,那里像猪八戒”的地步,似乎一旦离开了《西游记》,就再也没有了创作的思路源泉。
不要想着多看几个溶洞,就有机会看到不同的样子。因为景区的运营者们好像都抱着一个宗旨:如果不能亮瞎人眼,就对不起自己所收取的大几十元门票费用。
大红大绿的溶洞景观。(图/图虫创意)
在溶洞里,即使有如同打翻了调色盘般的灯光秀作为氛围点缀,也绝对和出片没有半毛钱关系。无论是他拍还是 ,洞内的灯光都映衬得每个人仿佛仙侠剧里的群演小妖,对于想要精装修朋友圈的人来说,绝对算得上是惨烈打击。
大部分游客走到半路,便已兴致大减,只剩下想要赶紧逃离的念头。可是,一旦进入溶洞,自然也就没有了半途而废的选项。即便再怎么嫌弃,也只能硬着头皮等到出口。
进了大部分的溶洞景区,也就只有统一坐船出去这一条路。(图/图虫创意)
事实证明,一堆颜色杂乱堆砌造出来的,根本不是绝美的宫殿。一股脑地往洞里打上 度和过饱和的灯光,用光陆怪离的方式暴击眼球,实在过于粗暴、浮夸。
其实,游客们花钱只是想来看溶洞本来的形态,而不是后天的人工彩光堆砌。
真正的溶洞景色, 无需绚丽灯光
明明这些溶洞,只需要简单照亮,都是精品。
喀斯特溶洞本应是乳白色的,是一种极美的自然景观,由独特的石柱、石笋、石幔等组成,拥有极高的观赏价值。
溶洞原本的样子。(图/unsplash)
然而,国内大部分溶洞景区,都喜欢用统一的灯光效果,让一个又一个充满奇异景象的地下世界,就这么成了千篇一律的模样。
其实早在十多年前,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*员会就直截了当地指出过,五颜六色的灯光在溶洞景区的使用,不仅会对溶洞内的生态系统产生影响,造成光污染,改变自然光的周期和光照强度,还容易 溶洞中藻类甚至其他植物的生长环境,对溶洞的生态直接造成不可逆的后果。
溶洞的美,从来不会因为它的“黑”而被掩盖,而只会是不够黑。
参观意大利弗 西洞穴的游客。(图/图虫创意)
直到去年底乘着中老高铁开通的东风,去了一趟老挝的户外天堂万荣,我才发现,原来溶洞的真实面孔是那么令人震撼,探洞还能够有如此“接地气”的玩法。
进入原始的洞穴之前,每个人都先要躺坐在轮胎上,轮流拽着绳子通过一段幽暗弯曲的地下河,再来到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入口,涉水进洞。全程除了头顶上的探照灯,周围就再也没有任何的外界照明。
在老挝参加洞穴漂流。(图/余泓陶)
惊喜正来自于这种对于黑暗的探索。头上探照灯所发出的微弱白光,到处照射着不规则的钟乳石组合,有如瀑布飞泻的震撼,又如顶天立地的气势,还有栩栩如生的各种奇特造型。这才是溶洞卸下“胭脂水粉”后,最真实的素颜面孔。
斯洛文尼亚的波斯托伊纳溶洞,是欧洲最大的喀斯特溶洞,也是全世界 有双向行驶小火车的地下溶洞。它仅利用白色和 的暖色灯光,就让人能轻易看清楚喀斯特溶洞本来的样貌。
波斯托伊纳溶洞。(图/视觉中国)
黑暗的环境是用来隐藏美,灯光只需要用来发掘它的美。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在柔和的光照映衬下,充分展现了溶洞本身的质感与色彩,显得精美绝伦。灯带路在崖壁间亮起,逐渐伸向远方。伴随着清澈不断的滴水声,地下暗河的水面上,还映射出钟乳石的清晰倒影。
真实的风景,才是大自然最原始也最震撼人心的面目。
旅游的真谛, 本应是各有千秋
溶洞是大自然几十万年以来的,每处溶洞都有独特之处,如今却被各种过度使用的灯光“折磨”得不堪入目,只留下了图片里的艳丽印象。
只能说,游客们看到的不是溶洞景观本身,而是一场场 粘贴般的地下灯光秀。这不仅是游人的损失,更是自然资源的浪费。
其实,旅行的属性、游客选择目的地的诉求以及不同景区之间的内容本质,三者的逻辑都应该是各有特色且各自不同,追求差异化发展,而非千篇一律的 与过度商业化。
一到夜幕降临,古镇里就充满了五颜六色的灯光。(图/视觉中国)
但不论是溶洞还是古镇,只要是需要灯光照明的地方,一些景区就喜欢配上五颜六色的彩灯,主打的就是一个轮流轰炸游客的视觉神经。
对于想要探索国内大美河山的人来说,有许多极致的值得一一打卡。但可惜的是,除了在景观营造与维护上不用心,一些景区在游客服务上,也暂时无法与优美的景色相匹配。
即使游人们做足了功课,成功避开各种低质的人工景点和同质化的古镇,越修越远的景区大门、越来越普遍的景区交通车等,依旧层出不穷、避无可避。
除了从一个大门载客前往另一个大门的交通车,景区内还有区间车等着游客。(图/小红书截图)
明明车能开到门口,却硬生生地被要求停在几公里之外的停车场,只能步行或选择付费乘坐观光车;天然湖泊也被拉上了铁丝网圈起来,不掏钱就坚决不得入内;就连想在国道旁边短暂休憩,都会被围墙阻挡,被迫接受防止蹭风景的“霸凌行为”……
虽然景区想要赚钱的想法不寒碜,但这种路径依赖所造成的恶性循环,只会劝退游客。即便有些地方本来很美,但只要去过一次,也就够了。
编辑 曾宝气
校对 遇见
运营 小野